《攀登者》反思(共15篇)

《攀登者》反思(共15篇)

  仔细欣赏一件作品后,我们可以从中吸收新的思想。这个时候,看完后最关键的感受怎么能抛下呢!在撰写评论之前,您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收集的《攀登者》评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攀登者》评论 1

  周日早上7点50分,我们全班同学在电影院观看了电影《攀登者》。

  看电影的时候,我一分钟都没有离开过座位。电影放映时我就坐在那里。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第二次从北坡攀登珠穆朗玛峰时,遭遇了10级大风。

  当他们历经千辛万苦,穿过冰塔森林,爬上北坳,到达大风口时,气象队突然向大本营报告:有10级大风的可能在强风出口处,建议袭击者立即撤退。但副司令却下令在大风来临之前登上强风出口。因为他真心希望西方登山界早点承认中国人攀登了自己的山峰。但风势太大,突击队不得不就地扎营,准备调整一晚,明天一早出发。当他们以为一切顺利的时候,没想到突然刮来一阵大风,卷走了他们的帐篷和财物,还差点带走了一名队友。船长将随身携带的折叠梯展开,并用绳子固定,但这并不安全。梯子在半空中上下翻转。几个人因为没有抓紧,差点被卷走。情况不容乐观。可就在这时,他们发现绳子随着磨在石头边缘而变得越来越细,最后“砰”的一声断了。石头也被这股力量从泥土中拉了出来,以极快的速度朝着他们滚落下来。队长眼疾手快,又套住了一块石头,并在最后关头使出浑身力气将梯子调转,避开了落下的石头,保住了全队的生命,自己的手臂却受伤了。

  电影的这个短片让我深深认识到,人不能冲动行事,否则就会把自己和别人置于危险之中,就像电影中的副总司令一样。

《攀登者》评论2

  《攀登者》影片讲述了1960年中国登山队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但登山队员吴洲却因雪崩而不得不扔掉相机的故事。由于没有留下视频资料,这次峰会甚至没有得到国际认可。从1960年到1975年,中国登山者遭受了质疑和羞辱的15年。第一代登山者的遗愿仍在耳边,第二代登山者再次出发,向世界最高峰发起冲击。 1975年,第二代登山者冒着严寒风雪,攀登并架起“中国天梯”。当雪崩袭来时,登山者要么被吞没,要么被淹没,要么掉进山谷。山上的缝隙甚至需要登山者冒着生命危险跳跃。终于登顶,终于留下了珠穆朗玛峰“中国高度”的影像证据和精准测量。这个“终于”来之不易。

  这不仅仅是一次攀登,更是一种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和热爱祖国的态度。攀登精神流淌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液里,扎根于一代代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情怀中,成为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面对困难挑战、团结奋进的信心和勇气。看完电影,大家纷纷表示,登山者的团结拼搏、不怕吃苦,体现了中国人民永不放弃、勇往直前的精神。我们将继续传承这种精神。并将其带到每一项工作中,勇于攀登、锐意进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意志坚定,奋力拼搏。构筑“东方天梯”通向“世界高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攀登者》评论3

  攀登珠穆朗玛峰和核试验并没有促进人类的发展。把它们放在一起,发现有一个共同点:人活着就是为了喘口气。

  这口气太难赚了。为了这一口气,牺牲了太多的人,离散了太多的妻子,太多了。但他们退缩了吗?不是,很多人看到吴京的电影就觉得这是爱国。爱国并没有什么错。你越了解中国的过去,你就会越爱中国。这不仅仅是爱国主义,也是人性。人性可以黑暗到一定程度,也可以辉煌到一定程度。

  中国是一个在苦难中成长起来的国家,只有冒着生命危险才能取得今天的辉煌。人们会冒着生命危险吗?不,但他们知道有比他们的生命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他们去做。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为8844.43米。国际社会最终采用了中国标准。以生命为代价得到的数据,终于让这人松了一口气。

  抛开历史背景来看这部电影,这样的题材选择难免要与恶劣的天气作斗争。如果只是想宣扬所谓的爱国主义,可以选择环境相对舒适的科目。唯有这种无尽的爱国精神,才吸引着这些怀着赤子之心的人们。这珠峰精神不就是中国精神吗?

  今天的中国之所以能够傲然屹立于世界之林,是因为有像登上顶峰的队员们那样的一个又一个强大的灵魂支撑。我们的国家没有那么完美,但是哪个国家是完美的呢?​​有问题就解决、改进。

  最后,向每一位“登山者”致敬!

《攀登者》评论 4

  今天,老师给我们播放了电影《攀登者》。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支中国登山队勇敢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故事。主角方五洲、杰布、曲松林于1960年登上珠穆朗玛峰,但因未能用相机捕捉到360度的图像而从未被认出。

  于是1975年,登山队进行了重组。然而,第一个窗口期提前结束,导致风力增强。幸亏方五洲想到了办法,用绳子把石头绑住了,一切才安全,方五洲却受伤了。

  第二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时,我也发生了意外。风很大,松林建议趁暴风雨来临之前赶紧上山。五洲建议谨慎行事。由于松林是副总指挥,他采纳了他的建议。但雪崩爆发,李国梁率领的突击队未能登顶,身亡。

  最终,气象队的徐莹发现了短暂的窗口期,但因为突击队遇到了危险,她为了通知突击队而牺牲了。最终,方五洲带领突击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

  电影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杨光和李国梁。

  杨光第一次爬山时不幸生病了。他的右腿被截肢,但他说:“我还能跳起来。”只是为了上去,他告诉父亲不要后悔。他戴上假肢,冒着大雪登上珠穆朗玛峰。

  李国梁第二次爬山的时候,作为队长,第一个人滑倒的时候他本能地去帮忙,可惜被什么东西撞到了,滑倒了。滑动的过程中,我一直用工具来缓冲。最终,尽管流血不止,他还是把相机交给了别人,并亲手割断了绳子,给队友留下了生还的希望。

  这部电影告诉我:世上无难事,只要有人愿意。

《攀登者》评论 5

  电影一开始,爸爸就告诉我:“他们正在攀登珠穆朗玛峰。”就在这时,他们遭遇了雪崩。老船长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途中被永远埋葬。新队长方五洲带着队伍过去了。历经千辛万苦,1960年只有三人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这一刻是多么激动人心!不幸的是,相机因雪崩而丢失。没有峰会的视频记录,这次峰会也不被世界认可。

  15年后,中国再次组建登山队,方五洲再次担任队长。这次他们遇到了十级风暴。气象学家徐鹰迷路了。方队长寻找受伤的徐影。登山队一时间陷入了困境。李国梁被任命为新一届领导人。队长带领队员爬山,再次遭遇强烈风暴,李队长不幸身亡。

  国家气象局通报登山最佳窗口期已经过去,但徐莹提出,根据他们的气象监测研究,今年还有最后一个登山窗口。经过讨论决定,方队长带领队伍再次攀登。在气象专家的正确引导下,我们英雄的登山人凭借顽强的意志力,终于于1975年登顶珠穆朗玛峰,向世人宣布了珠穆朗玛峰8843.13米的新高度。

  通过这部电影,我体会到:无论做什么,只要设定目标,努力奋斗,就一定会成功!

《攀登者》评论 6

  今天我和同学看了电影《攀登者>》。这部电影讲述了1960年中国一支登山队去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故事?登山时遭遇雪崩。扔掉用来拍摄登顶证据的相机。虽然我最终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但没有人拍下这一证据和历史时刻。外国人甚至怀疑我们的真实性。所以为了中国人民的尊严。十年后我们重组了登山队。成功登上这座山的英雄有三位。也回到了球队。经过5年的训练。中国人再次攀登。其中一名珠穆朗玛峰探险队因脚部受伤而不得不撤退。还有一次,他因为队长牺牲而下山。 1975年,最适宜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时期过去了。但正当他们准备撤离时,气象站发现了一个好机会。这次气象队也跟随突击队进行气象观测。虽然过程中我们也经历了雪崩和强风。但队长知道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他带领队员们登上了山顶。 1975年,中国人测量珠穆朗玛峰的真实高度为8848.13米。

  看完这部电影。我发现很多人都流泪了。尤其是最后攀登珠穆朗玛峰。大家都在欢呼。我高兴又自豪地哭了。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向电影屏幕上的国旗敬礼。这部电影说明了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这也体现了中国人民比泰山更坚强的意志。

《攀登者》评论7

  今天看了《攀登者》这部电影。读完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电影讲述了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穆朗玛峰发起冲刺,完成世界首次北坡登顶的故事。这个不可能的任务发生在15年后,在气象学家徐鹰、五洲和曲松林的帮助下,李国梁和杨光带领的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他们将面临的将是更加严酷的事实和生死存亡的挑战。

  最震撼的是攀登英雄们一步步用热血,历尽艰辛,最终将我们的五星级红旗插在世界之巅的那一刻。

  看完《攀登者》,我明白了什么是奋斗。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攀登的精神。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整个人生,都是一个不断攀登的过程。正如方舟所说,没有经历风雨,不经历磨难,怎么能成长呢?听完这句话,我想到了自己。由于几次失败我放弃了,并认为自己很愚蠢。但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这也让我明白了“不经历坎坷就无法成长,不奋斗就永远不会成功”。

  通过成为一名登山者,我明白人生要克服很多困难,但有青春的地方就不会有迷茫。只要不忘初心,努力奋斗,青春就会展现出最美的样子。

《攀登者》评论8

  让我无语了。本来我是抱着很高的期望看登山者这个题材的,但是电影根本没有把重点放在攀登本身,还穿插了一些无厘头的爱情台词。张译的台词也很突兀,对于攀登本身并没有太多的描述。章子怡迷路去救她的场景太假了,还有这么高的山,高兴得连帽子都没戴。这很不符合常识好吗?另外,既然山上的气候在几秒钟内就会发生变化,那这有什么关系呢?嗯,章子怡确实不适合这个角色。不是她演技的问题,而是角色本身的问题。你能不能不要这么明显地赞扬那个女演员?真是超级恶心。登山者题材不宜有太多主题。重点讲述攀登的准备工作、攀登的一些历史瞬间以及攀登队员之间的情感关系。它必须是纪录片。剧本一团糟。这太糟糕了。别说那么多废话了。这种不需要太多玛丽苏情节的剧,却要强行塞入这么多。哦,我非常失望。第一个是以攀登本身作为电影的首要精髓,第二个主题上升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比如目前珠穆朗玛峰的危机和人类的破坏,第三个则突出了人性的本质,不要一直以为国家就是民族,多拍珠穆朗玛峰本身的照片。不值这个票价。以后我不会轻易看电影了。主旋律需要更加高级。别像小学生那样简单逻辑。哎,我只是缺乏构筑高位的能力和精心打磨剧本的能力。多学习。 !

《攀登者》评论9

  国庆期间,看了电影《攀登者》,很感动。

  1960年,由150名队员组成的中国登山队准备从北坡攀登珠穆朗玛峰。他们经历了暴风雪、冰缝、雪崩等重重困难​​,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第二台阶”。此时,登山队只剩下了三个人。终于,第二天凌晨2点16分,他们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山顶。

  虽然他们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但因为没有拍任何照片,没有得到西方媒体的认可。

  1975年,中国登山队带领200多人准备再次攀登珠穆朗玛峰,并计划测量珠穆朗玛峰的准确高度。经过大量练习和多次攀登,9名登山者成功登顶,创造了人类首次连续18小时不携带氧气瓶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奇迹!他们还测量了珠穆朗玛峰的准确高度——8844.43米。

  我们要学习登山人顽强拼搏的精神。电影中,登山者在攀登过程中不断遭遇各种不可预知的危险,多次命悬一线,但他们从不妥协,以向死而生的攀登精神勇敢前行。

  现在看来,登山者攀登的不是珠穆朗玛峰,而是中国正在一步步迈向世界新高度!

《攀登者》评论 10

  这个星期六,妈妈带我去看电影。这部电影叫做《攀登者》。这部电影非常好。请听我说。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名叫王富贵的人试图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故事。第一次,由于天气预报员预测错误,他们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窗口期过去了,他们迅速撤离;第二次,他们躲过了12级大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峰。

  看完这部电影后,他们在逆境面前永不放弃,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生活中我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前几天课间休息时,我的脚扭伤了,不能踢球了。我就这样休息了一天、两天、三天……七天。第七天,我终于忍无可忍了。今天早上,我去踢足球,但是我的脚没有痊愈,所以我就带着疼痛去踢球。走到一半,我感到脚部一阵剧痛。我本来想放弃,但后来我想到了《攀登者》中的人物。他们在逆境中攀登珠穆朗玛峰。为什么我在逆境中无法战胜自己?于是,我又打起精神,一脚向前,过人,传球,在门将面前,用尽全力把球踢了进去。最终,我们赢了。

  遇到困难时,要敢于拼搏,不退缩。只要你有勇气去努力,就一定能解决这个困难。

《攀登者》评论 11

  这个周末,我在家看了一部上个月没时间去电影院看的电影——《攀登者》。

  影片《攀登者》讲述了1960年,方五洲等人与队长一起攀登珠穆朗玛峰,然而途中遭遇雪崩,队长去世。方五洲为了救松林,没能保护好相机,但最终还是互相支持。登顶珠穆朗玛峰,在珠峰之巅留下了中国的足迹。那是1960年5月25日凌晨4时20分,但由于未能拍摄到360峰的照片,当时的成就并未得到世人的认可。终于,1975年5月27日,9名中国登山家再次登上珠穆朗玛峰。他们留下了360度的相机来测量中国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攀登者》整部影片所呈现的信仰感值得借鉴。信念是人生前进的动力,也是创造不平凡人生的前提。只要我们心中有信念,就会不断地督促我们去探索人生的方向,包括一个阶段的考试、人生的一个爱好、一个小目标等等。只要我们心中有信念,困难和挫折并不能阻止我们前进的脚步。 ,不能挫败我们坚定不移的心。信念是锤炼我们钢铁般意志的熔炉,也是意志铸就我们不屈前行的意志。也是一种不屈不挠的坚持。

《攀登者》评论 12

  珠穆朗玛峰(俗称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它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境。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山。

  影片一开始,我们看到中国国家登山队遭遇雪崩。许多队员在白雪中睡觉。主人公方五洲为了救曲松林(兼职摄影师)丢失了相机。最终,中国登山队落于1960年,他于2016年5月25日登上珠穆朗玛峰,并在峰顶留下了证据。由于我们没有留下视频资料,我们受到了国际登山界的质疑。西方登山界有些人不承认我们登上了珠穆朗玛峰。

  电影中的一个场景引起了我的思考。有学生问方五洲,人为什么爬山?方五洲回答说,人类注定要走向未来,我们也要在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走向未来。显然这样的解释不足以让我像中国登山家那样冒着生命危险去攀登珠穆朗玛峰,但当我了解了当时的背景后我并不这么认为。当时,新中国刚刚摆脱战争,许多国家都想向我们谋取利益。中国和尼泊尔未能就珠穆朗玛峰的领土划分达成共识。因为从人类历史来看,一直存在着一个自然法则:谁先到达无人认领的土地,谁就拥有这片土地的主权。这次峰会让中国在随后的谈判中掌握了主动权。从此,珠穆朗玛峰北坡就属于中国了。这次登山事关我国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中国登山运动员为国登顶,不肯放弃一寸土地。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土地和尊严。

  人们为什么要爬山?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在爬一座山。我们攀登的那座山的名字叫生命。我们也许没有中国登山队那么勇敢和坚强,但我坚信,只要我们每天进步一点点,即使是乌龟也能到达。结尾。

《攀登者》评论 13

  《攀登者》故事讲述的是弥补1960年中国登顶留下的遗憾。 1975年,“第一代登山者”方五洲(吴京 饰)、曲松林(张译 饰)、“第二代登山者”徐缨由两代登山者(章子怡饰)、李国梁(井柏然饰)、杨光(胡歌饰)组成的中国“最强攀登联盟”,举全国之力,挑战珠穆朗玛峰之巅。珠穆朗玛峰。

  在攀登过程中,我们不断遇到各种难以预料的危险时刻,多次命悬一线。面对种种困难,大家没有妥协,选择团结一致。他们以至死不渝的精神,勇往直前,展现了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

  “不到长城不是英雄,登上珠穆朗玛峰才是真正的英雄。”方五洲和他的队员们不断前行、不断攀登、不断生存,让世界见证中国的奇迹。 “登中国高峰,攀登永不停歇”,他们一步步前行,挑战着人类的极限,书写着中国的辉煌。这座山极高,山顶是一座人造山峰!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么它的颜色一定是中国红。

  这是一种坚持,是一种信念,给予我们前进的力量。新中国成立十周年,70年春秋,70年坚守,五星级红旗高高飘扬,闪耀长空,承载着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为了共同的信仰,许多人献出了生命和热血。这些感人的故事让我对爱有了新的认识,我明白了爱是一种力量,爱是一种责任,爱是一种荣耀,爱是一种回报,爱是一种奉献。 ……今天我们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五星级红旗,因为它神圣不可侵犯。接过长辈的旗帜,树立远大的梦想,为中华的崛起而努力学习。

《攀登者》评论 14

  今天和朋友一起看了视频《攀登者》。该片讲述了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穆朗玛峰发起冲刺,完成攀登世界第一北坡的不可能任务的故事。十五年后,方五洲、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鹰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

  1960年,国家组建了中国登山队,决定从难度较大的北坡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经历了雪崩,队长牺牲后,只剩下四名队员,向最危险、最难以逾越的“第二步”发起进攻。攀登过程中,高度不够,四人搭了一个梯子。他们鞋子上的冰太滑了。无奈之下,登山者只得赤脚攀登,牺牲了半个鞋底。

  成功登顶后,四人兴奋地在山顶升起五星级红旗,并将红旗放入手电筒中,埋在珠峰山顶。由于登山救人时摄像机丢失,所以没有留下视频资料。因此没有得到外国人的认可,获救队员陷入了深深的自责。

  15年后,国家再次组建登山队,测量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大批人员从全国各地赶来接受密集训练。这次特意挑选了一位有登山经验的摄影师。上山的路上,我们又遭遇了雪崩和暴风雪。为了保住相机,登山者们牺牲了年轻的生命,睡在洁白的雪地里。

  历经重重困难,登山队员们终于再次登上山顶,并成功测量出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8.13。璀璨的五星红竖琴再次在山顶升起,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事件。片刻。

  中国人从来不畏惧困难!

《攀登者》评论 15

  在拍摄中使用替身是正常且常见的。这是因为没有一个主角是万能的。表现不佳肯定有原因,或者有特殊情况。因此,合理地使用替身对于电影来说是有好处的。

  在拍摄《攀登者》时,吴京晒出了一张自己和替身演员的合照。结果,这张照片引起了轰动。很多网友开始质疑吴京,说他也开始演明星了,不敬业了。 ,让特技替身来做所有的辛苦工作。但吴京使用替身真的是大家想象的那样吗?近日,吴京在接受采访时回应了这个问题。

  吴京回应:“虽然因为腿伤,可能无法发挥完美,但很高兴所有动作都是我自己做的。”这说明他在拍摄《攀登者》时遇到困难的动作戏时并没有使用它。换位思考,看来事实与大家想象的有点不一样啊!

  当时吴京随口表示,自己因为腿部受伤,行动困难,所以要找替身来拍摄,才能给观众更好的视觉体验。然而,对于一些危险的场景,比如雪崩,我必须自己做。如果让替身演员自己拍的话我会感觉很糟糕...

  为了演好《攀登者》方五洲这个角色,吴京在最冷的季节前往海拔5200多米的冈什卡雪山进行攀爬训练。当时,他刚刚做完手术,腿伤还没有恢复,只是为了体验一下角色,不顾疼痛,背着书包独自前行;正式拍戏的繁重工作,导致吴京腿部伤势复发。他前一天刚刚在国外接受紧急救治,回国后就马不停蹄直奔片场。你真好意思这样批评吴京吗?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