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一直受到高校和社会的关注。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除了坚持显性教育途径外,还必须拓展新的教育途径,即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结合,“理论灌输”与“实践学习”、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CLC 编号:G641 文档代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 (2012) 08-0199-02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除了继续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引领作用,充分利用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党建活动等。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团工作,还必须积极拓展,这是更好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有效途径。

1。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问题

教育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大学生是最聪明、知识最丰富、思维最活跃、接受新事物最快的群体。他们的思想活动和行为方式将烙下更深的时代印记,展现出更加鲜明的时代特征。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社会经济构成、利益分配、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日益多元化。人们的选择性和多样性越来越多样化。随着变异性和差异性的不断加大,人们对社会和个人未来的期望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对竞争的认知、创业的渴望、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利益意识强烈等,大学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期待多元化、包容性的环境。但同时,大学生又是一个容易受到外界感染的群体。他们对市场经济的各种负面影响并不能“免疫”,他们的价值观也更加以利润为导向。

2。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

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它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这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一步。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取正规、开放、正面的理论灌输和说服教育等显性教育方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应更多地运用隐性教育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首先,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良好的个人品质,应以教师能力为基础,同时保证思想政治课等相关显性课程的知识性、科学性。和政治理论课程。为大学生呈现价值观和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其次,在蕴含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隐性科目教育中,教师还必须渗透先进的思想政治理念,运用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引导大学生融入相关课程,培养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对相关学科的兴趣。

第三,为了实质性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可以增设一些隐性或渗透性的教育课程,如科技、文化、体育、娱乐活动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使学生能够学习更多地接触社会实践活动并从中获得教育。

此外,大力弘扬学校的校园文化精神,可以对大学生产生隐性的教育作用,促进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体系的建设。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第一步就是建设学校的文化设施,比如一些文化景观,让这些文化设施真正能够陶冶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同时,文化设施必须体现时代性,适应现代大学生的生活品味。这将使这些文化设施真正体现其价值。二是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学校要加强管理,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多角度、全方位渗透思想知识教育内涵。同时,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改进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提高知识的渲染力,从而达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目的。

4。 “理论灌输”与“实践学习”相结合

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运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社会生活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转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当今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中国基本政治经济制度的核心。因此,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必须以刚性知识灌输为主。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市场经济的基本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大学生形成了多元化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undefined因此,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要素。实现教育目标最根本的体现是教学主体对所传授的知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学管理者还应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坚持传统教学形式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模式。编队。让他们自我反省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自我激励,磨练思想道德意志。此外,还要自我控制、自我规范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他们自我教育能力的不断提高,使他们能够主动接受并自觉配合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从而形成完整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参考:

[1]张海刚,等。心理咨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J].河北科技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2]刘耀蕾.关于提高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1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